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寫作教學_我這樣規劃高年級寫作課

        以下是我翠小兩屆學生的寫作學習課程,其中一屆六年級下學期期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學校臨時停課到學期結束未抽查作文,所以未整理表列出該學期的寫作課程。
翠小第94屆
五上寫作課程

五下寫作課程
六上寫作課程
六下寫作課程

翠小第96屆
五上寫作課程
五下寫作課程
六上寫作課程

  按慣例,導師通常要教導同一個班兩年,因此,我習慣將寫作課程分成四個學期來安排,讓學生從三個基礎寫作學起,五上先學縮寫(長話短說)、語詞應用(連詞成文),五下學擴寫(短話長說),從短文的習寫開始磨練文筆。接著,將這三種能力運用到命題作文的學習上。

縮寫策略的學習與運用
  評估五年級重新常態編班,學生來自各班,縮寫文章(摘寫課文大意)的能力落差大,加上議論文摘寫例子作為論據需要使用到這項能力,因此,五上的寫作課我都是從縮寫教起,為節省教學時間,我通常選用課文作為教材,教導學生面對不同的文體選用不同的縮寫策略(自然段段意合併、意義段段意合併、故事結構串接、提問回答、小說事件分析),接著,實際嘗試把縮寫的能力運用到寫作上,配合國習的寫作活動,寫一篇說明文<耕耘與收穫>,帶入審題的學習,了解文章要寫耕耘和收穫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語詞應用(連詞成文)的習寫與運用
        這個寫作練習非常的重要,每一屆學生都要寫滿兩年,從連詞成句寫到連詞成文。學生寫不好命題作文,通常是不知寫什麼或是無法把文章內容寫長,因此平時要從寫短文練起,我通常讓學生每個周末練寫一次連詞成文,可以訓練學生使用語詞的能力、思考邏輯和自選題材的能力,當學生熟練後,可以再加入修辭的練習,增強寫作的難度。
        此外,我要學生習寫連詞成文是為了讓學生具備串詞的能力,命題作文時需要用到,遇到不會寫作的學生時,也有一個較容易的方法引導他們寫出一個段落來。命題作文時,我會讓學生先針對文章大綱分段進行聯想,並使用心智圖將聯想到的關鍵詞記錄下來,然後學生運用連詞成文學到的串詞能力串接這些關鍵詞,再加入一些個人的想法寫出一段內容,寫作就會變得容易講解、操作,如果還有學生下不了筆的,我會請學生在紙上畫出兩個括號,寫入兩個相關的關鍵詞,再用這兩個關鍵詞寫出一個句子,然後依序用同樣的方法寫出其他三個句子來,最後,老師協助學生排列出這四個句子的順序,將它們組合成一段文句通順的內容,完成一個段落的書寫。如此,不會寫作的學生,也能慢慢寫出一篇文章,逐漸理解寫作是怎麼一回事。

擴寫與修辭的習寫
        擴寫常見有兩類,一是從立意進行文章的擴寫,一是從文句的長度進行擴寫。擴寫用來訓練學生短話長說的能力,並且可以加入修辭,例如:視覺摹寫修辭、譬喻修辭,訓練學生摹寫事物使文章更具視覺化,讓文句讀起來更鮮活生動,養成學生講究文句優美的習慣。
        擴寫我不一定會排入寫作課程裡,視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而定。依以往的教學經驗來說,長期練習擴寫的學生,會較重視語詞的使用和文句的表達,寫出的文句較優美。

命題作文的習寫
        命題作文的習寫,通常配合學校的活動(運動會、校外教學、畢業旅行)、校刊徵稿、節慶活動以及國語課本(讀寫結合)。學生實際體驗活動後,較能找到材料來寫,勝任寫作活動。不同的文體,教法有些差異。

記敘文
        教導記敘文時,我會分次教導寫作概念(審題、立意、取材、布局),先從容易理解、操作的概念(布局、取材)教起,較難聽懂的審題、立意則多是講解課文時教導,再視情況運用在寫作中。
        教導布局、取材時,先全班共作,再小組討論,最後個人獨立學習,分學期進行五上會全班共作,先分組提出大綱,全班團體討論確認好共用的大綱後,採分段寫作,一次只寫一段;我會將該段的大綱寫在黑板上,學生針對大綱進行聯想,以關鍵詞表達,我用心智圖將關鍵詞記錄在黑板上,然後進行口說作文,請學生發揮連詞成文的能力,自行選取關鍵詞串接造長句,經過多位學生的口頭發表後,對寫作感到困難的學生也大概知道要寫什麼內容了,再讓學生動筆寫在稿紙上,並鼓勵他們再多加入自己的想法,完成的依序交給我面批,我立刻給予回饋,內容有問題的,當下發回給學生修改或重寫,沒問題的,我則收回,等下一段寫作時再發下給學生。

        採取這樣的寫作教法,大部分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會雷同,但這不會構成問題,因為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寫作的歷程(我教過幾位五年級生完全不懂什麼是寫文章,無法下筆寫作),學習怎麼擬定大綱、怎麼發想蒐集材料,因此一開始採用共同題材,我才容易進行指導,並善用班上能力好的學生協助能力弱的學生建構寫作能力。
        口說作文,是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法,看來簡單,在目前的教育現場被忽視,但在我的寫作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是經歷了慘痛的教學經驗後檢討修正才有的。話說當時,我入教職第三年,教中年級,剛開始探索學習寫作教學,嘗試使用新學到的心智圖在寫作教學中,但學生看著黑板上的心智圖卻寫不出好的段落內容,我退一個罵一個,罵到班上學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才驚覺能力最好的學生都寫不好,顯然教法存在著問題;我不解為什麼全班已經練習寫連詞成文了,學生還是不會使用心智圖來寫作?翻閱語文科教材教法和教育心理學後,我的初步診斷是,學生沒有學習遷移連詞成文的寫作能力到使用心智圖寫作上,因此,需要幫學生再搭橋連接連詞成文和心智圖,而這座橋就是口說作文,這樣修正後,學生就順利學會使用心智圖寫作,當他們熟悉上手,就主動要求我不需要再口說作文,讓他們立刻動筆寫作吧!
        五下時,一樣按照五上的方式擬好大綱,全班共用,但心智圖會由小組討論產出,學生自己記錄在A4紙上,每組的寫作材料開始不一樣,但還是一次寫一段,當下我立刻面批給回饋。升上六上,大綱和心智圖全由小組討論產出,不再一次寫一段,學生依照自己的速度寫完四段文章。各組先寫好大綱給我檢核,通過的小組才能繼續討論心智圖,完成四段心智圖就能拿稿紙寫文章,學生逐段寫好文章,我逐段檢查內容的完整性,四段都通過的我就收回,事後才批改給書面回饋。到了六下,學生獨自完成大綱、心智圖、整篇文章的寫作,但仍無法獨立寫作的學生可以找同學討論大綱、心智圖,然後自己寫好整篇文章。

議論文
        議論文是高年級寫作課程的重點,它有特定的文章結構,包含論點、論據和論證,書寫論據時,得摘寫例子作為論點的佐證,需運用到縮寫的能力。五年級時,先讓學生從文章的閱讀中認識議論文的結構,六年級時,才練習寫議論文,上下學期各一篇,我通常都選學生熟悉的主題(合作、學習)來寫,學生才容易提出論點、議論道理,完成文章的寫作。課堂上,我一樣讓學生一次寫一段,逐段面批,當場給予學生指導。
        對學生來說,議論文的基本格式易學,但對事件進行議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困難的。為了訓練學生的議論能力,我採用應用文的格式設計了< OOO之我見>寫作活動,讓學生看一系列的新聞報導進行團體討論,從討論中激盪出不同的觀點,深化學生的思考層次,以口說來訓練議論能力會比書寫更有效率。目前,< OOO之我見>這寫作課程我進行過兩次,一次是< 敘利亞內戰之我見>,一次是< 公平交易之我見>,我傾向選擇國際性的新聞來討論,擴展學生的視野。

應用文
        應用文的習寫主要是配合課文的學習,讀寫結合最節省課堂時間,因此讓學生寫讀書心得報告和採訪稿。讀書心得報告主要是配合小說文本的研讀,指導學生將小說的人物、情節和場景的分析結果寫成閱讀心得感想,學習怎麼把讀書心得報告寫得更有深度些。   

故事創作
        讓學生創作故事,除了配合課文教學外,主要是想進行過程寫作法的教學;此教學法強調寫作過程的重要性,寫作在訓練人的思維和表達、溝通的能力,而不只是強調結果,寫出一篇文章來而已。過程寫作法讓學生經歷一個作家自然的寫作歷程,了解到文章要寫好,必須經過不斷的思考、討論以及修改。寫故事、修改故事、製作小書出版故事,很符合過程寫作法的調性,所以我就將故事創作和過程寫作法結合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