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悲過哭過,才能走出傷痛

 

    面對人生巨大的傷痛,我們可以不必逼自己那麼快變好,允許自己認真的悲傷,好好的痛哭幾回,才能療癒受傷的心,走出傷痛。

    青岡二下時經歷父親生病離世,原要傷心難過的他,卻不允許自己悲傷,不在母親面前哭泣,武裝壓抑自己,以致內在情緒無法獲得宣洩,轉而以脫序的行為來釋放心理壓力,讓自己在三上時就提早進入了叛逆期,上課搗亂、唱反調、帶頭欺負同學……,母親非常無奈頭疼,直言無法接受原是一個品學兼優、擔任班長的孩子變成這樣。

    青岡雖然在班上的行為脫序,但他每天總是準時的帶一年級的弟弟搭公車來上學,負起哥哥的責任,所以我給青岡較大的空間,只要不打傷人、不吵鬧到無法上課,大多口頭提醒適可而止,然後冷處理略過,避免過度處罰標籤上壞孩子。青岡的脫序行為,只是反映心理的憂傷、憤怒和失落,他只是一個需要幫助、需要時間消化自己情緒的孩子。

    由於青岡的母親在醫療體系任職,知道如何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加上我無法清楚的了解青岡喪慟的程度,因此青岡沒主動提起父親過世的事時,我就不冒然跟他談論此事,畢竟每個人表達哀傷的方式、經歷的哀傷時間都不一樣,需讓青岡以自己的方式並按著自己的時間哀傷,我只需要理解他的內心處在痛苦、煎熬中,抱持著耐性面對他的脫序行為,為他失控的行為設限,讓他和同學都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青岡四年級時,青岡的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青岡在學校搗蛋、欺負同學,帶青岡到兒童精神科門診求助,醫師建議母親先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協助,請我協助接洽輔導處。我詢問青岡的意願,告知他母親提出來的要求,由於青岡已經非常清楚母親堅決要他面對喪父一事,也認識輔導老師,因此很快就表示同意。

    踏進學校的晤談室,青岡第一時間就忍不住哭了,放聲大哭,全然的釋放心中積壓長達一年多的傷痛,輔導老師童年期也經歷過喪母之痛,因此就安靜的陪青岡哭了整節課。哭泣,開啟了青岡閉鎖已久的心門,終於願意碰觸自己的哀傷,和人談論自己的父親,接受父親離世的事實。

    經過幾次的晤談後,青岡就漸漸的減少脫序行為,慢慢的會主動幫忙老師做事。上完水彩課,看見教室的地板很髒亂,自己主動拿拖把清潔了整間教室的地板;課堂上,可以較專注的聽課,不會吆喝同學亂起鬨,也不喜歡之前一起搗蛋的同學離開座位去吵他。母親聽聞他的表現後,欣慰的說這才是他二年級時本來的模樣。

    如果我們打從心底願意竭盡所能幫助孩子面對並處理影響日常生活的痛苦或挫折及隨之而來的許多情緒問題,而「愛」、「同理」、「陪伴」是能夠幫助孩子的力量。面對傷痛,可以不要那麼急的去撫平傷痕,找個靜謐的空間,卸下心房,好好的哭個幾回,再起身往前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