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過程寫作法--故事寫作


一、過程寫作法的實施流程 

       過程寫作法的教學理念中認為寫作是一個作者與讀者的溝通歷程,教學者應重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同儕互動,鼓勵同儕之間能對彼此的寫作內容進行分享與回饋,讓學生從中建立作者與讀者的意識。教學者為讓學生清楚明白的學習如何和同儕分享、討論文章,特地將文章分享從修改階段中獨立出來進行教學,所以採取的過程寫作法的階段為預寫(prewriting)、寫草稿(drafting)、分享(sharing)、修改(revising)、編輯(editing)和出版(publishing),這些階段不是採直線進行,是迴歸的,學生寫作時可以向後和向前運行,隨時修改他們的文章內容。

一、預寫(prewriting

    預寫是開始準備寫作的階段,它對寫作者如同暖身運動對運動選手一樣重要(Tompkins2012)。目的在寫作開始之前,激發寫作者的想法,只要可以激發寫作者以文字表達自己內在的想法的練習就是一項預寫活動(D'Aoust1987)。在這個階段,寫作者可以做任何幫助自己提出好的寫作點子、思考自己的寫作題目的事情,可以畫畫,可以閱讀,可以做筆記,可以潦草書寫漫無目的的想法,可以編織一個故事地圖;當開始把想法寫在紙上時,留心是否可以用某一方式組織它們(Peha2002)。

    寫作者在預寫階段需要聚焦主題,並且考慮讀者和形式(Murray1972)。Graves2004)認為大部分的寫作是個人的故事敘述,對學生來說這是最容易開始的方式;當學生說自己的故事時,對寫作會有更多的支配能力,但是有時他們傾向加入陳舊的電視情節、暴力的動作劇情,或是電腦遊戲中的故事風格,Graves建議教師可以透過閱讀文學,為學生解說專業的寫作者如何選擇自己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寫作,引導他們選取好的寫作題材。

二、寫草稿(drafting

    在寫草稿期間寫作者將他們在預寫階段發展出的想法寫在紙上,這是滔滔不絕敘述想法的時刻,不需要憂慮拼字、標點符號、文法的正確性,寫作者只要專心於寫一個概略的草稿writing a rough draft);當學生寫草稿時,他們會依情況修改之前有關目的、讀者和形式的決定,例如:學生發現新的形式可以更有效地和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那麼以故事形式開始的寫作可能被改變成一封信或一首詩Tompkins2012。但應該放棄營造新奇的開端的寫作(Graves2004),因為這會阻礙寫作活動的進行。

    學生寫草稿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每寫一行(列),空一行(列),行(列)間留下適當的空間方便修改,而且這樣的草稿是比較容易閱讀的Peha2002

三、分享(sharing

    學生在這個階段和同儕分享自己的概略的草稿,並且為了改善彼此的寫作內容給予意見。他們藉著詢問何人、何事、何時、何處、何故和如何的問題協助彼此了解內容他們尋找更好的詞彙表達想法,並且彼此討論如何使寫作內容更清晰Spivey2006)。

    經由同儕的回饋,學生獲悉哪些內容因自己沒有提供足夠的訊息、不合邏輯的組織、缺乏想法的發展、不適當的選字等誤導或困惑讀者;教師應提醒學生這階段的分享與回饋聚焦在內容上,討論觀念的發展、想法的組織,或例子的發展等,避免傾向表面的閱讀,只留意發現拼字或文法的錯誤Keh1990)。

    作者和幾個讀者一起分享討論自己的作品,可以清楚知道讀者閱讀作品後的感覺和反應,從中讓自己再次檢視自己的寫作觀點和技巧,並學習從讀者的立場考量自己的寫作。學生覺得同儕的回饋比老師的回饋帶給他們更多的自我覺察,這些回饋與覺察影響他們如何寫和寫什麼;學生也發現同儕回饋具有即刻性,可以立即相互指出他人作品中的問題Keh1990)。寫作者學會區別有效和無效的寫作D'Aoust1987

四、修改(revising

    寫作者在修改期間澄清和修改他們草稿中的想法,他們專心於重讀概略的草稿,在同儕回饋的基礎上修改寫作內容Tompkins2012。寫作者在這個時候可以從讀者的觀點進一步看自己的寫作,更關切自己想說什麼,可以如何說Peha2002

    Graves2004)認為修改是寫作者生命中重要的部分,雖然對任何的寫作者而言,移動到更遠的視野和客觀地閱讀自己的文字是困難的,但學生只要學會批判性地重讀他們的作品,即使是非常年輕的學生也能進行修改;學生需要教師用真實的文章教導他們如何檢查動詞,採用強而有力的名詞,並且刪除無關的句子。

    Dix2006年指出當學生修改時,他們增加(add)字、替換(substitute)句子、刪除(delete)段落、移動(move)片語;他們將刪改的內容寫在寫草稿階段預留的空白行(列),他們在前後的寫作階段來回移動,進入預寫階段蒐集追加的訊息,進入寫草稿階段寫一個新段落,和進入修改階段替換一個時常重複的字,混亂是必然的,但縱使潦草書寫,學生通常可以解釋他們已寫什麼(引自Tompkins2012Peha2002)建議學生完成修改後,打字或整齊地手寫出一份乾淨的複本,會使下一階段的編輯更容易進行。

五、編輯(editing

    編輯是決定寫作作品最後呈現的形式,從發展寫作內容進入確認修正寫作慣例慣例(conventions是指書寫文章時使用的規則,包括標點符號、句子結構、文法等Tompkins2012。假如作者不能正確的使用慣例,以讀者了解的方式書寫文章,讀者將無法閱讀Peha2002)認為教師教導學生寫作慣例最好的方式是在學生實際的寫作經驗中,一年多次的引導學生編輯自己的文章,他們將精通慣例。

    Tompkins2012)建議學生在編輯期間先遠離自己的寫作幾日,接著校對找出錯誤並修正;由於我們自然的傾向為意義閱讀,會看漏沒有影響意義的錯誤,所以教師花時間向學生說明校對並且演示它和一般閱讀如何不一樣是重要的,教師可以展示寫作作品並且慢慢的閱讀它數次,每一次探求一個特定的錯誤類型,然後讓兩個學生為一組,以夥伴的身份一起編輯他們的寫作作品。

六、出版(publishing

    Tompkins2012)指出學生在這個階段出版他們的寫作並且和讀者分享它,出版促使他們改善他們的寫作,用心於修改和編輯,因為他們知道將和真實的讀者分享它;對學生而言,將他們的文稿製作裝訂成書是最受歡迎的分享方式之一,他們的文稿可以用訂書針訂成簡單的小冊子,或是以精裝書呈現,教師也可以鼓勵他們為書籍設計封面,在標題頁寫上出版公司和年份,或是在書籍的最後放上照片製作一個「關於作者」(All About the Author)的頁面,並建議學生可以用以下所列的方式和同學或其他的讀者分享他們出版的文稿:

l   參加班級「四處閱讀」(read-around),學生在那裡閱讀彼此的書籍。

l   參加「作者的椅子」(the auther's chair),學生坐在那裡大聲朗讀自己出版的書籍。

l   放置書籍在班級圖書室。

l   在班級網站上公告它。

l   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分享。

l   對著另一個班級的學生朗讀它。

l   投稿到校刊。

Graves Hansen1983)藉由「作者的椅子」幫助學生發展作者概念,學生輪流坐在「作者的椅子」上對著同學朗讀自己出版的書,同學給予回應,無論故事內容是什麼,同學回應每一個作品的過程是一樣的:同學藉著思考作品包含什麼內容,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接納,如「我喜歡你鑄造陶器這部分」,然後他們問作者問題,如「為什麼你選擇這個主題」,作者回答;隨著一次又一次朗讀自己的作品,學生的作者概念成長:首先,學生了解作者寫書,接著,他們了解自己是一個作者,最後,他們了解作者寫作時會做選擇。 

       總之,過程寫作法提供學生一個真實有意義的寫作歷程,重視作者與讀者的溝通,著重文章內容的寫作;學生在預寫、寫草稿、分享和修改等階段只需將心力花費在文章內容的書寫上,不必顧慮文法和標點符號的正確性。此外,學生在同儕回饋的支持下經歷整個寫作過程,他們依自己的步調和需求彼此分享寫作內容,相互談論,說出自己的看法與感受,形塑自己的觀點,發展自己的論述能力。

以上內容節錄自教學者的碩士論文<過程寫作法在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

二、過程寫作法的實施範例--故事創作

        這次故事創作的主題、類型不拘,讓學生依學習單的引導自由寫作,整個教學流程如下:
                                 
學習活動

日期

寫草稿

2020/5/29

團體討論

2020/6/20

練習修改文章

2020/6/23

分享一

2020/6/30

修改一

2020/7/6

分享二

2020/7/6

修改二

2020/7/8

編輯

2020/7/9

分頁草稿圖

2020/7/10

繪製小書

暑假期間

製作封面

開學後

 一、預寫&寫草稿

        寫碩士論文進行實驗教學時,遵循完整的過程寫作法,在預寫階段讓學生針對主題進行自由聯想,接著寫草稿,

                                                                 (預寫階段:自由聯想)

                                                                   (寫草稿:鉛筆書寫)

但這次寫作教學因上課時間不足,為了縮短寫作課的時間,不在學校進行預寫和寫草稿這兩個階段,改為回家作業,因此使用學習單引導寫作,要求學生先設定好人、事、時、地、物,再發揮巧思和想像寫出故事。


二、團體討論
        為了讓學生可以在分享階段順利兩兩討論彼此的文章,因此在分享階段前安排了一次團體討論,指導學生針對感興趣的內容或文意不明白的部分進行討論,而不是挑錯字。考量這次時間有限,因此只選了一篇故事進行團體討論,以下是團體討論的作品<綠帽小女孩與野狼們>以及團體討論的內容節錄:




三、練習修改文章
        學生經歷團體討論,有了實際討論文章的經驗後,接著需要學習修改文章的策略,最常使用的策略有:增加字詞文句、刪減字詞文句、調換字詞文句和替換字詞文句。另外,還需要學習如何利用分享階段蒐集來的訊息修改文章,因此這次直接拿之前實驗教學時學生的作品作為教材,讓學生用來練習修改文章。


        學生需讀完S16<第一次理光頭>的草稿和第一次分享的對談紀錄,了解到S16在草稿中未寫到自己亂剪頭髮的原因,接著練習幫S16把理光頭的原因改寫得更清楚完整,從中了解到分享和修改這兩個寫作階段之間的關係。

四、分享&修改
        分享和修改這兩個階段是過程寫作法最核心的階段,要培養學生看文章和修改文章的能力。學生不會修改文章,是因為看不出自己文章中的缺漏或錯誤,不知從何改起,所以學生學習寫文章之前,其實要先學會看文章。老師若能在班上安排分享文章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閱讀彼此的文章,進一步的相互提問對話和討論,學生就有機會一面學會看文章,一面發現自己寫作上的缺漏、思考上的盲點,或是激盪出新的寫作點子,將對話中得來的訊息寫進文章裡,把文章反覆的修改得愈來愈好。
        這次的寫作教學和之前的實驗教學一樣,進行兩輪的分享和修改,兩人一組,每個學生都經歷作者和讀者的身分,分享時,由讀者提問,作者回覆並負責記錄對談內容,之後,作者再參酌此紀錄表修改文章。兩次教學的差別,只在於文稿呈現的方式不一樣,以及修改了分享紀錄表,將作者和讀者的位置對調。實驗教學時,牽涉到寫論文,學生的作品須電腦打字才能清楚呈現,進行分析,所以完成第一輪的分享和修改後,就請學生將文章輸入Word,第二次修改、編輯,甚至最後的出版都在Word上完成。但這一次故事創作考量學生使用Word的能力不足,加上出版會製作成小書,所以就採用手寫稿紙,兩次修改、編輯時,學生直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草稿上修改書寫,以下是兩次教學的分享和修改的範例:

實驗教學分享一


第一次理光頭                           

    我五歲時亂剪頭髮,頭髮被我剪了兩個洞,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當時我很後悔,所以我想快點長出頭髮,所以每天睡覺前我都會摸摸頭看頭髮長出來了沒。

    理頭髮的優點有,洗頭很快、不用吹頭髮、夏天很熱時很涼快,可是頂著大光頭來學校很醜,所以每天來學校我都會帶帽子不想被別人看見,不過有一次跑步時不小心跌倒帽子就掉了,結果被全班看到了,大家都說像石頭不好看,所以我不喜歡來學校。

    我當時不該亂剪頭髮,我覺得不好看,所以我以後不敢在亂剪頭髮,不然我可能又要理光頭。

(草稿S16C3


作者(S16

讀者(S04

因為我頭髮太長蓋到眼睛不舒服,所以才剪頭髮。

 

 

因為媽媽跟爸爸沒辦法帶我去,所以我才自己剪。

 

因為爸爸要上班所以沒辦法帶我去。

 

因為我不喜歡剪頭髮。

為什麼你五歲時要自己剪頭髮?

 

那你為什麼要自己剪頭髮,不去理髮廳剪頭髮?

 

 

為什麼他們沒辦法帶你去?

 

你為什麼不星期六、日去?

因為手太小一直剪同個地方,所以剪出兩個洞。

 

因為剪兩個比較對稱。

為什麼你剪兩個洞?

 

可是為什麼剪兩個洞?

 

(第一次分享紀錄S16C3

  S16這次寫草稿時自行將自由聯想紀錄中的內容分成三部分來寫,第一段寫自己理光頭的原因和理光頭後的心情與想法,第二段寫理光頭的優缺點,第三段寫對理光頭這件事的感想。S16寫完理光頭的優點時,研究者特地詢問他對理光頭的看法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提醒他要確立好寫作的方向,他回應不喜歡光頭,因此研究者指導他使用「可是」將文章內容從列舉優點轉入敘述缺點,來到自己要的寫作方向上。文中「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理頭髮的優點有」這兩個文句的「理頭髮」應寫為「理光頭」,文句的意思表達精確才能緊密扣住主題。

        S04經過前幾次的文章分享瞭解到可以從文章訊息和夥伴談論文章,這次已經不需要研究者從旁協助,自行從文中的敘述「我五歲時亂剪頭髮」和S16談論拿剪刀亂剪頭髮的原由,除了進一步得知S16在文中未寫出的有關理光頭的訊息外,也幫助S16深入的回想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修改文章時可以更清楚仔細的寫出理光頭的原因。S04談論文章的能力持續進步中。

實驗教學修改一


第一次理光頭                      

    我五歲時亂剪頭髮,因為頭髮太長爸爸沒時間帶我去所以我就自己剪頭髮,頭髮被我剪了兩個洞,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當時我很後悔,所以我想快點長出頭髮,所以每天睡覺前我都會摸摸頭看頭髮長出來了沒。

    理頭髮的優點有,洗頭很快、不用吹頭髮、夏天天氣很熱時很涼快,可是頂著大光頭來學校很醜,所以每天來學校我都會帶帽子不想被別人看見,不過有一次上體育課跑步時不小心跌倒帽子就掉了,結果被全班看到了,大家都說我的頭髮像石頭不好看,所以我不喜歡來學校。

    我當時不該亂剪頭髮,我覺得不好看,所以我以後不敢在亂剪頭髮,不然我可能又要理光頭。

(第一次修改S16C3

       S16把第一次分享時和S04談論到的訊息「因為我頭髮太長蓋到眼睛不舒服,所以才剪頭髮」、「因為媽媽跟爸爸沒辦法帶我去,所以我才自己剪」寫進文章的第一段,但沒有考慮該段首句的意思重新一起修改,以致新增寫的句子部分文意和首句的意思重複,S16修改文章時還未能留意前後文句與新增的句子意思是否能流暢通順的銜接。

此外,S16寫作時未想清楚「理光頭」、「理頭髮」這兩個詞彙的意思是有差異的,因此沒有察覺出自己用「理頭髮」來寫文句造成文意表達不精確無法顯現主題,也影響到自己寫其他文句時出現錯誤的敘述「我的頭髮像石頭不好看」;弄清楚「理光頭」、「理頭髮」這兩個詞彙的意思是S16修改文章時最需留意的部分。

實驗教學分享二

作者(S16

讀者(S04

去理髮店。

 

 

我也不知道。

你說爸爸沒時間帶我去,沒帶你去哪裡?

 

去哪間理髮店?

因為沒辦法補救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

 

因為頭髮已經被剪了兩個洞。

「所以只好去理髮店」可是你不是說爸爸沒時間帶你去?

 

那為什麼沒辦法補救?

因為我覺得沒頭髮就好像沒穿衣服的人。

 

因為沒頭髮很冷。

 

因為是冬天所以很冷。

 

夏天很涼很舒服。

「我覺得不好看」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像沒穿衣服?

 

那是什麼季節為什麼會冷?

 

那夏天?

因為很醜。

 

因為沒頭髮很奇怪。

為什麼你不想給別人看?

 

為什麼理光頭很醜?

(第二次分享紀錄S16C3

S04第一次分享時只和S16談論第一段的內容,瞭解S16拿剪刀亂剪頭髮的原因,但這一次分享除了針對第一段新增卻未寫清楚的內容討論外,S04主動和S16討論第二段、第三段的內容,從中得知S16對光頭的其他看法,如:「沒頭髮就好像沒穿衣服」、「沒頭髮冬天很冷」。

              S04看出第一段新增寫的文句「爸爸沒時間帶我去」意思沒有寫完整,而追問S16「爸爸沒時間帶你去哪裡?」接著,又察覺S16的回應「沒時間帶我去理髮店」和段落中原本的文句「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意思相衝突,繼續提問澄清S16的想法。雖然S04還未能看出文章中最關鍵的問題──「所以只好去理髮店理頭髮」這個文句的「理頭髮」應修改為「理光頭」,文句的意思才能精確緊扣主題,但比起第一次寫作的第一次分享回應:

S16

S04

字太醜要加長

要詳細介紹

加長句子

加標點符號

文章太短要加長

要加標點符號

 

(第一次分享紀錄S16C1

S04S16真的進步很多了,當時兩人既不懂如何使用兩欄表格記錄討論內容,也不知如何從文章內容去提問相互談論彼此的文章。

實驗教學修改二

第一次理光頭                           

    我五歲時亂剪頭髮,因為頭髮太長,爸爸沒時間帶我去所以我就自己剪頭髮,頭髮被我剪了兩個洞,所以爸爸只好找時間帶我去去理髮店理頭髮,當時我很後悔,所以我想快點長出頭髮,所以每天睡覺前我都會摸摸頭看頭髮長出來了沒。

    理頭髮的優點有,洗頭很快、不用吹頭髮、夏天天氣很熱時很涼快不過冬天天氣很冷感覺沒穿衣服,可是頂著大光頭來學校很醜,所以每天來學校我都會帶帽子不想被別人看見,不過有一次上體育課跑步時不小心跌倒帽子就掉了,結果被全班看到了,大家都說我的頭髮像石頭不好看,所以我不喜歡來學校。

    我當時不該亂剪頭髮,我覺得不好看,所以我以後不敢在亂剪頭髮,不然我可能又要理光頭。

(第二次修改S16C3

S16將第二次分享時和S04一起討論到的訊息寫進文章中,他在第一段增寫了「爸爸只好找時間帶我去」,使原本的文句意思更清楚,可以和前面的文句「爸爸沒時間帶我去所以我就自己剪頭髮」意思合理通順的銜接。另外,S16在第二段增寫了一個理光頭的缺點「不過冬天天氣很冷感覺沒穿衣服」,雖擴充了內容,但沒有發覺這樣子修改會使後一句的連接詞「可是」變得不適用,使得前後文句的意思不流暢,S16需要隨著增寫的內容適時的修改原先寫好的文句。

這次故事創作分享一


這次故事創作分享二


這次故事創作修改一、修改二






五、編輯
        當文章(故事內容)經過兩次修改後,就進入編輯階段,進行最後一次的檢核,準備定稿。老師可以發下檢核單,讓學生和同組的夥伴相互逐項檢查,檢核的項目有文章基本格式、標點符號、錯字等。




六、出版
        這次寫作教學是故事創作,所以出版的形式選擇八格小書,使用A3紙製作小書的內頁,再用雲彩紙製作封面、封底。先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繪本的結構有封面、蝴蝶頁、書名頁、正文、版權頁、封底,接著繪製分頁草稿圖,算好頁數,再決定要摺幾張A3紙,一張A3紙摺出一小本,每一小本有六頁可以繪製,多數學生黏貼兩本做出毛胚書(半完成品的書),然後利用暑假把毛胚書的內頁繪製好,開學後,老師才在課堂指導封面、封底的製作,完成小書。

分頁草稿圖




八格小書摺法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