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吳勝雄 (1944.09.~)
筆名:吳晟
筆名:吳晟
稱號:農民詩人
經歷:台灣彰化縣人,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訪問作家,曾任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現已退休專事耕讀。
文學創作:從初二開始嘗試寫作,並公開發表作品,擅 長詩及散文,寫作題材集中於農村生活體驗、自然人文關懷、親友情感抒發等。
作品: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等;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筆記濁水溪》等。
稻 草 吳晟
在乾燥的風中
一束一束稻草,瑟縮著
在被遺棄了的田野
午後,在不怎麼溫暖
也不是不溫暖的陽光中
吾鄉的老人,萎頓著
在破落的庭院
終於是一束稻草的
吾鄉的老人
誰還記得
也曾綠過葉、開過花、結過果
一束稻草的過程和終局
是吾鄕人人的年譜
出自詩集《吾鄉印象》
評論一
吳晟的宿命色彩在<稻草>一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以稻草來形容鄉村的老人,但是稻子和人,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束一束稻草,瑟縮著╱在被遺棄了的田野」、「吾鄉的老人,萎頓著╱在破落的庭院」,這樣的感慨有時不免會流於過分的傷感,但同時也更能看出吳晟悲憫的胸懷。
張寶三。試論吳晟的<吾鄉印象>。載於林明德(主編),鄉間子弟鄉間老(2008)(21頁)。台中市:晨星。
評論二
這裡的「稻草」,是被世人所遺棄,有一種苦澀的味道,但比「我傷痕斑斑的落魄」的「悲苦」稍好一些。
呂正惠。吳晟詩中的自我與鄉土。載於林明德(主編),鄉間子弟鄉間(2008)(197頁)。台中市:晨星。
評論三
吳晟似乎出於疼惜之情,筆端流露較多的感情,而有較多的感傷,懷舊悲哀的情緒,情調無疑是黯淡的。
陳建忠。讓土地說話- 論農民詩人吳晟的詩藝。載於林明德(主編),鄉間子弟鄉間老(2008)(219頁)。台中市:晨星。
讀後評論
這是一首寫實主義的詩作,作者書寫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反映社會現實,傳達對鄉人的關懷之情。
詩名雖題為<稻草>,但並非詠物詩,實際上作者以鄉間常見的「稻草」比喻「鄉里的老人」,以此來寫「鄉里老人悲涼的處境」,試圖喚起社會大眾對鄉里老人的關懷,給予應有的敬重。
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句法相似,內容相互對應;第一節寫稻草的處境,第二節寫吾鄉老人的處境。第三節「終於是一束稻草的╱吾鄉的老人」,作者以譬喻法將「稻草」與「吾鄉老人」連結在一起,以象寫意, 「誰還記得╱也曾綠過葉,開過花,結過果」道出老人的無奈,雖然年輕時,也為生活奮鬥過,為養育下一代而辛勞,為國家社會貢獻過,但年老力衰時,卻只換來人們無情的遺忘,任其孤伶老去。 「綠過葉,開過花,結過果」使用了類疊,使得詩句讀起來更為有力,警醒社會大眾應懂得敬老,懂得飲水思源,感激吾鄉老人一生的付出。最後一節「一束稻草的過程和終局╱是吾鄉人人的臉譜」讀來令人傷感,「人人」二字更是傳達出深沉的無奈、無力感。
整首詩樸拙明朗,讀者明白易解。字裡行間不僅流露出作者對吾鄉老人真摯的情感,而且富有畫面感,讓詩句更具感染力,觸發讀者的惻隱之心,引起共鳴。
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