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森(1930-1954)
筆名:楊喚、金馬
被譽為天才詩人、兒童詩的先驅
被譽為天才詩人、兒童詩的先驅
經歷: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就讀初級農業職業學校時,展開了他的創作生涯。畢業後,至青島的報社 《青報》工作,未滿二十歲就升任副刊編輯,當時發表不少作品。後來因政局動盪,《青報》解散,轉至廈門,考入軍中,民國三十八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年期間,創作兒童詩,以金馬為筆名發表在《中央日報》的「兒童週刊」。民國四十年認識李莎後,開始現代詩的創作。民國四十三年因穿越平交道,在鐵軌上滑倒,腳卡在鐵軌的縫隙中,被火車撞死。
作品:《風景》 、《楊喚詩簡集》 、《楊喚書簡》 、《水果們的晚會》、 《夏夜》
《楊喚全集Ⅰ、Ⅱ》、 《楊喚詩集》
風格:當時文壇以戰鬥文藝為主流,創作的作品政治性大於文學性,但楊喚認為詩應該根植於生活,有所感而發的,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情感。他對於內容的重視更勝過形式。他的現代詩多為抒情詩,在詩中表達內心的憂鬱寂寞,對友人、家鄉的懷念,以及復國的希望。風格優美,音節諧和,形象生動,比喻深刻。
他的童詩大量的使用擬人,賦予物鮮明的情感,讀起來親切生動有趣。複踏的類疊則使詩句具有節奏感,展現旋律美。此外,可能因為童年生活缺乏家庭溫暖,在童詩中不斷的營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在 《家》 、《童話裡的王國》、 《小蜘蛛》 、《美麗島》 、《下雨了》等首詩中都可見到。愛心、合諧、幸福是楊喚童詩的特色,也是其家庭意象所要表達的。
春天在哪兒呀
--春天來了!
--春天在哪兒呀?
小弟弟想了半天也搞不清;
頂著長風放長了線,
就請風箏去打聽。
海鷗說:春天坐著船在海上旅行,
難道你還沒有聽見水手們迎接春天的歌聲?
燕子說:春天在天空裡休息,
難道你還沒有看見忙來忙去的雲彩,
仔細地把天空擦得那麼藍又那麼亮?
麻雀說:春天在田野裡沿著小河散步,
難道你還沒有看見大地從冬眠裡醒來,
梳過了森林的頭髮,又給原野換上新裳?
太陽說:
春天在我的心裡燃燒,
春天在花朵的臉上微笑,
春天在學校裡跟著孩子們一道遊戲一道上課,
春天在工廠裡伴著工人們一面工作又一面唱歌,
春天穿過了每一條熱鬧的大街,
春天也走進了每一條骯髒的小巷,
輕輕地爬過了你鄰家的牆,
也輕輕地走進了你的家。
小弟弟說:讓春天住在我的家裡罷!
我會把最好吃的糖果給它吃,
媽媽會給它預備一張最舒服的小木床,
等到打回大陸去,
讓爸爸媽媽帶著我跟春天一起回家鄉。
評論一
這首詩極有創意,且富童趣,運用了許多擬人、排比、複疊的技巧,使全詩洋溢著一股輕快、甜蜜的氣息,是很受歡迎的詩。
在這首詩中,楊喚透過小弟弟童稚的話語,表達了他心中對家鄉殷切的情感,方式是婉轉的,但情感卻是濃烈的。
吳當(民81)。楊喚童詩賞析(頁5、7、8)。台北市:國語日報
評論二
詩中藉由風箏和各種動物的互動告訴小弟弟春天到底在哪裡,使抽象的春天具象化。
詩末不是以讚頌的口吻作結,而是以略帶大人的口吻與大人世界的理想,表達當時的精神,要把春天的美好帶回去給可憐的家鄉,這樣的思想、感情在純真的兒童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鐘姿雯(民95)。楊喚詩歌研究(碩士論文)。 (頁77)。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讀後評論
整首詩幾乎都使用正向明亮的詞彙來敘寫,只有「春天也走進了每一條骯髒的小巷」的「骯髒」一詞屬於負面的詞彙,藉此點出春天的無所不在,即使是讓人嫌惡,或是陰暗的角落,春天也是不吝惜造訪,走進每戶人家,無論是窮人或是富人都可以享受到春天的溫暖。「骯髒」一詞使用得很巧妙。
第四節「等到打回大陸去,讓爸爸媽媽帶著我跟春天一起回家鄉。」以現今童詩的角度看待,內容思想當然不合時宜,但若以作者創作此詩的時代背景審視,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當時的學校教育推行的是反共思想,當時的兒童應可以理解詩句的意思,不見得如鐘姿雯認為的:這樣的思想感情不存在於純真的兒童世界中。
這首詩第四節的想法雖然不符合現今的時空背景,不過卻可以作為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環境的素材,從中了解台灣社會的變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